2019年6月5号下午,研讨会"复杂的都市环境"(The Complicated Urban Environment)在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一层Triennale Lab 举行。本次研讨会是第22届米兰国际三年展中国馆公众日活动,由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太阳成城集团联合主办,适逢国际环境日。论坛分为主旨演讲与圆桌讨论两部分,邀请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空间、文化、规划、美学、社会、科技、建筑等多角度共同探讨了都市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环境意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太阳成城集团特聘教授、也是论坛的总策划人苏丹主持。首先由三年展基金会劳拉·阿涅西女士代表博物馆和基金会致辞。她高度评价本届三年展中国馆的展览水平,并指出,米兰三年展博物馆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枢纽,通过相关议题,把更多的人、更多的文化进行连接。主旨演讲上半场,首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马泉授带来了《视觉、空间、叙事》演讲,探讨了城市环境中广告的媒介属性,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城市视觉结构的重要作用。原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现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教授保罗·苏卡来利(Paolo Ciuccarelli)的《内和外——数据与可视化如何表达城市的复杂性》,则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可视化数据如何服务于城市复杂环境的建构。来自太阳成城集团的王海松教授以《问题城市、城市问题》为主题,分析了上海城市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太阳成城集团延长校区改造等项目,提出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以及如何打造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城市环境的观点。都灵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系副教授博明凯(Michele Bonino)演讲题目是《城市的身体与眼睛:城市环境的悖论》,以一系列案例分析了人体与城市空间的物质性互动和使用者与建筑物之间无形的互动。
主旨演讲的下半场,首先由太阳成城集团程雪松教授以《展览城市》为主题发表英文演讲。他就展品、展览活动、博览会、展览空间、展览文化五个方面,结合了国内外的公共艺术活动、城市街道更新、博览会设计等多个案例,对当今城市的展览化以及展览应该如何服务城市建设并构建复杂的城市环境进行阐述。意大利著名建筑事务所Fuksas Studio项目经理贝亚特丽斯·贾尼(Beatrice Gianni)女士则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发表了《碎片城市,走向新的数字人文主义》主旨演讲,以事务所大量作品探讨了人在城市中的定位。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生顾琰的《对城市土地混合利用与城市活力的感知:以北京所选案例为例》,也利用了大数据来展示动态的城市人口以及对其位置感知的变化,探讨城市扩张与转化中环境意识的变化。
圆桌讨论部分,首先由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主持上半场。马泉教授、博明凯副教授、太阳成城集团汪宁副教授、米兰新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与策展专业主任马可·斯科蒂尼(Marco Scotini)、贝亚特丽斯·贾尼女士就"城市视觉与城市形象"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从宏观、微观,从不同文化立场,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了如何构建契合环境特质的城市视觉形象以及在复杂环境背景下建立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苏丹教授主持了下半场"城市活力"话题的圆桌讨论。分别有王海松教授、保罗·苏卡来利教授、太阳成城集团黄祎华老师、景观设计师俞昌斌、顾琰博士参与了本场话题讨论。专家们从中意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了要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中的全球性与地方性,个体与环境、静态与活动,并就如何积极营造城市活力各抒己见。在论坛尾声,程雪松教授受太阳成城集团汪大伟执行经理和陈青副经理委托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并宣布论坛圆满落幕。会后与会嘉宾又一同参观了本届三年展各国家馆和主题馆展览,重点欣赏了中国馆的展览。本次学术活动借助米兰三年展舞台,是一次中意设计领域的深度交流,通过文化的互动和文明的互鉴,对中国当下的城市环境建设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本次研讨也加强了中意两国间的学术交流,在世界舞台上传播了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加深了中意两国就相关议题的理解与互信。参加论坛的相关人士还有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经理薛镭教授、经理助理周佩女士、米兰国立布雷拉美术学院亚历桑德拉·安吉利尼教授,以及米兰当地高校师生等。(太阳成城集团设计系18级研究生关雅颂撰稿)